大家印象中的水口灣多是「著名打卡熱點」或「觀星及摸蜆勝地」。除此以外,水口灣更是個孕育著多元生態環境及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地方,是渾然天成的大自然教室。家長可帶上紙筆、輕便的望遠鏡或放大鏡,陪伴小朋友細細觀察,享受半日的生態探索旅程。

所需時間:約2.5小時
建議行程:1. 水口灣 (包括濕地、紅樹林及泥灘)> 2. 泥灘「天空之鏡」
行程焦點:孕育超過600種生物的水口灣是再好不過的自然教室,與小朋友愉快地踏入不同生態環境,從中探索大自然的多樣性!

水口村巴士站下車後,沿著右邊小徑往向前走,往水口灣進發。

置身濕地 細數物種多樣性
水口灣由多種海岸生境組成,其中包括淡水濕地。地區擁有大量有機食物和營養,從而孕育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在濕地中,多看到兩棲動物和蜻蜓繁殖;幸運的話會遇上一些稀有或瀕危物種,如長趾蛙和盧氏小樹蛙等。家長與小朋友可隨筆記下觀察得到的物種體型、顏色、背部斑紋或手腳特徵,認識牠們之間的不同面貌。

家長可蹲下陪著小朋友在水流旁的落葉間觀察生物,多發現兩棲動物的蹤跡。

見證大自然的共生關係本地生態攝影師James,8年前開始經常到水口灣攝影,至今已超過200次。「我最喜歡這裡的日出與日落時分,特別是偶然捕捉到7、8隻水牛經過泥灘的景象,十分有趣。水口灣出現的各種水鳥也吸引我,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讓我能夠以低角度捕捉到獨特畫面。」

在濕地沿途不難發現水牛身影,而牠身旁經常出現一種白色雀鳥——牛背鷺。牠們之間的關係被稱為「偏利共棲」,即一方在獲得庇護或食物同時而不對另一方造成傷害。水牛在沼澤漫步時會翻鬆泥土而引出昆蟲,此時牛背鷺就可輕鬆「吃大餐」也讓水牛免受昆蟲困擾。


行程小貼士:James 經驗分享,觀察水牛時最好保持四至五米距離;如遇上水牛主動走近,應先慢慢退後,千萬不要突然逃跑,否則牠更會追著走。

小朋友在觀察水牛和牛背鷺時,家長可告訴牠們背後的生態共生關係。

遠看紅樹林 觀察鳥類互動沿著小徑走到盡頭,就會看到矮小的灌木群落——紅樹林。

位於水口的紅樹林規模不大亦分散,但依然為各種鳥類提供重要的棲息和覓食空間,常見鷺鳥和翠鳥等水鳥。為了不騷擾鳥類,建議大家在遠處用8至10倍的雙筒望遠鏡觀賞,單純觀察鳥類之間的互動、靜心聽著它們的鳴唱聲,享受置身在大自然中的氛圍。

春秋兩季是觀鳥的最佳時期,即使在較稀疏的林區亦可看到不同種類的候鳥出沒。

踏上泥灘 尋找「活化石」
繞過紅樹林往後走就會到達泥灘。泥灘是多種潮間帶動物如蟹類、螺類及蜆類的生育及棲息之所,當中活化石——中國鱟(馬蹄蟹物種)亦可在水口地域中尋找得到。大家可用上放大鏡,以眼看手勿動方式觀賞生物在泥濘中行走和牠們㙀洞築巢。在泥灘上活動要放輕腳步,盡可能不打擾及避免誤踩牠們。

行程小貼士:如想一睹「活化石」,James 分享可細心留意沙路呈「S」形的蹤跡,就有機會追蹤到牠們的身影。

細心找找會發現不同蟹類,上圖為和尚蟹。

觀察泥灘中小生物時,緊記不留痕,盡量回復原狀。

定格天空之鏡 留下美好瞬間
水口灣的美在於其無縫連接的海陸自然景觀。潮退時,靜止的水面反射天空的倒影猶如天空之鏡,配上三面環山的背景,輕鬆營造出絕美畫面。若恰逢日落時分,斜陽在水面上折射的光影加上天空的顏色變化,相片更如夢似幻。

著名的天空之鏡,當然要拍張合照紀錄這趟生態之旅。

帶著小朋友走出課室,以「惜生態」的態度去「識生態」,沿途隨心記錄所見所聞。放下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一同全情投入大自然其中,從簡單的觀察開始,享受學習生態的第一堂課。

 

如何前往水口灣
由港鐵東涌站,乘搭11號巴士至水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