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時間:約4小時
建議行程:大澳棚屋及大街 > 曬咸蛋/或茶粿文化體驗工作坊 > 大澳文物酒店> Tai O Lookout餐廳> 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壁畫>大涌橋
行程焦點:大澳曾是香港的漁鹽業重地,舊時大量漁民聚居,留下不少具本土特色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次行程帶大家穿梭大澳百年歷史產物,識古知今。此路線包含富趣味性的工作坊及文化導賞團,亦是親子互動行程的不二之選。
美不勝收的大澳漁民水鄉大澳水鄉位處香港最西面,藏身於大嶼山深處的海岸邊,是遠離繁囂城市的好去處。
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大澳是香港最古老漁村之一,不但是香港舊時的漁鹽業重地,更是古時海上運輸業樞紐。是次建議的半日行路線始於廣為人知的大澳傳統棚屋。大家乘車到達大澳巴士總站後,向永安街方向步行邁進,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棚屋。世代以來,大澳都是漁民蜑家人的聚居地,漁民在岸邊建造棚屋住下來,因而構成大澳現今的面貌。臨水而建的傳統棚屋,是漁民從漁船獲取靈感來設計。棚屋的「棚頭」是漁民日常作息的地方,「棚身」多分為客廳、睡房及安放神位的地方,而「棚尾」則用來曬鹹魚、海帶等。大家在遊大澳時,不彷細心觀察棚屋三段式的建築美學,了解漁民建屋的智慧,你亦可乘舢舨小艇在水道中穿梭,近距離欣賞棚屋,細看棚屋之間用木樁及木板搭成的棧道,戶戶相連,感受大澳的水鄉情懷。
從文化工作坊細味大澳漁民的奮鬥精神
大家想更深入感受這裡純樸的人情味和豐厚的文化,亦可參加由當地居民與非牟利組織合作的體驗工作坊,一起登上傳統棚屋,在古色古香的環境下製作漁民的傳統手作,如: 曬鹹蛋、造茶粿、製蝦膏及織魚網等。此路線為大家精選了較簡易及互動性高的曬鹹蛋及造茶粿工作坊,適合家庭類型的遊客,能輕鬆地親身體驗漁民的傳統手藝。
顧名思義,大澳生曬鹹蛋黃是將撒了鹽的生蛋黃擺在陽光的曝曬至乾燥而成,蛋黃也從原本的黃色變成鮮豔的橙紅色,半透明質的。
曬鹹蛋工作坊主要教授處理大澳特有的生曬鹹蛋黃技藝,不但可實踐鹽醃的工序,更可從導師身上認識到此手藝的起源,理解到古時漁夫把鴨蛋一物二用的民間智慧 :「蛋白」用於浸苧麻製的魚網,使漁網更防水耐用,而剩餘的「蛋黃」則會經過鹽醃和曬乾的工序,以延長食用日期。時至今日,蛋白保養漁網的手藝日漸式微,不過生曬蛋黃仍保留至今,成了大澳特色食材之一。傳統文化有消逝也有流傳,然而工藝盛載著的漁民奮鬥精神卻世代承傳。
世代居住大澳的茶粿工作坊導師啊盈亦十分認同地說 : 「每一項工藝代表了大澳每代人奮鬥的精神,小朋友來上堂時,學到的不只是製作知識,更多是老一輩的拼博精神。」
是次行程另一個推薦的茶粿工作坊的導師啊盈提到,大澳的興盛與鄰里間的人情味息息相關。大澳的居民竭力地守護當地文化,共同致力把手藝傳承到下一代,就如她一樣,把事業重心建立在這小島上,目的是希望祖傳的茶粿手藝可推廣大眾。啊盈娓娓道來舊時大澳漁民習慣帶茶粿出海果腹的故事,每一個茶粿都見證著漁民為口奔馳、出海奮鬥的經歷。她希望每一位學員,特別是小朋友,能從工作坊中領悟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製作過程可能會經歷失敗,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可親手造到美味的茶粿。大家在參與過程中,不彷多與導師傾談,認識更多當地居民的故事及堅毅精神,下課後帶走的不只是技藝知識,更是人生的態度。
茶粿製作技藝已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茶粿是以糯米製作成的甜鹹糕點,傳統口味多為花生、豆沙及眉豆,時至今天仍十分受歡迎。
遊走文物活化項目「大澳文物酒店」大澳文物酒店坐落在大澳石仔埗街渡輪碼頭旁,前身為建於1902年的舊大澳警署,後來獲評級為二級歷史建築,並活化成大澳文物酒店。
完成工作坊後,沿著石仔埗街一直行到舊大澳公眾碼頭附近,便會到達充滿古典建築韻味的大澳文物酒店。酒店前身是舊大澳警署,古時是為打擊臨近海域的海盜而建,亦是香港其中一個最早期建設的離島警署。直到2009年,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展開「舊大澳警署活化計劃」,搖身變成以非牟利社會企業形式經營的酒店。大家遊走此典雅建築時,亦不妨認識酒店經營的理念,它們一直投入大澳社區參與、推廣文物歷史建築的保育、環保旅遊及綠色生活,推動大澳經濟,為當地注入更多的活力。此路線亦建議家長帶上小朋友參加由酒店定期舉辦的免費「文化導賞團」,增加親子互動性外,亦令學習模式更顯生動有趣。此導賞團由專業導賞員帶大人與小朋友遊走酒店不同角落,一同了解每間客房的原本用途、探索大澳水警歷史及細味過去的漁村風貌。
行程小貼士:酒店每日設有3節導賞團,每天下午3時、3時30分及4時開團,每節20分鐘,出發前可先到酒店官網預約。
參加導賞團以外,大家亦可以在走廊處繼續發掘不同的建築元素,同時飽覽無敵海景。
參觀大澳文物酒店時,亦建議大家可抽空前往位於酒店一樓的玻璃屋頂餐廳Tai O Lookout。餐廳由舊大澳警署的天台改建,保留了原有的守護塔,裝潢典雅,富歷史色彩。大家可品嚐以蝦醬、鹹魚、鹹蛋黃、紫貝天葵等大澳地道食材入饌的摩登佳餚,讓你用舌尖感受地道風味外,亦從心認知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驚喜。
餐廳同時也是公共藝術平台,展示本地藝術家的創意作品。
大澳蝦醬豬扒包配薯條為餐廳著名的美食,以大澳當地蝦醬入饌,充滿漁港風味。
回味水鄉文化的餘溫位於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前的三維立體壁畫呈現昔日大澳橫水渡的漁村風光。
離開大澳文物酒店沿路折返,途中放慢腳步並細心觀察,便會發現在大澳文化協會、石仔埗街棚屋及巴士總站對出海傍都有不少特色壁畫沿路散落。透過「大澳藝術活化計劃」,這些三維立體壁畫讓大家置身當年的橫水渡,搖櫓撒網捕魚,感受小漁村的美麗和寧靜,將藝術、水鄉、文化融入了在大澳社區之中。壁畫鮮艷奪目,適合一家大小模仿漁民出海,親子互動。
大澳大涌橋是連接兩岸的主要橋梁,同時是遊大澳必訪的地標性建築。
最後行程以大澳著名的大涌橋為終站。大家如站在橋中央,可以欣賞到水天一色的優美畫面,讓你領略漁船在橋下慢慢經過的漁村風光,為這一趟歷史時光旅程畫上完美的句號。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鑑古知今卻可以令人認識現在和將來,是次半日遊聚焦大澳的漁村歷史和文化,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大嶼山面貌。
前往大澳
在東涌站巴士總站搭乘11號巴士至大澳巴士總站下車。